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54. 第54章 第五十四章 ……
第(2/3)页
老百姓们相信没有用,关键是章知府知道了情况却毫无所动。
天气由瓢泼大雨变成了毛毛细雨,随着雨水渐渐变小。
章知府还对自己的手下说道“我就说吧,黄河哪有那么容易决堤前几年这种大雨也不是没有过,也没见到过黄河决堤。”
“人呀,要学会长脑子,不能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否则就会被别人欺骗你。”
章知府自以为是的说道,他也不傻,往年下大雨的时候也多了。
手下之人当然是应声附和的,不停的夸赞着章知府临危不惧。
别人不懂,吴文又怎么会不懂,他又去查看了黄河之水,丝毫没有下降的趋势。
这就说明上游还在下雨,而且雨水不小啊。
最关键的是朝廷每年都会拨款,用来打捞黄河的淤泥,每年精心的呵护才能够防止黄河决堤。
但是碰到发洪水,就算是细心呵护,也可能是无于事无补。
章知府并不知道黄河的重要性,也不知道黄河的危险性。所以每年拨款修护黄河的银两,都被公然贪污了。
拿出一点银两随意的糊弄一下,这糊弄的是谁糊弄的就是老百姓。
最后受灾的还是老百姓,最苦的还是老百姓。
吴文失望至极,别人不走他走
吴文的父亲和祖父都葬身于黄河之中,家中只剩下母亲和一个妹妹吴柔,还有祖辈传下来的水利书。
只有两箱子书是最值钱的,也是家族传承的根本。
作为家中唯一的男子,吴文的决定就是全家的决定。
吴文的母亲吴白氏不停的叹气,吴家的男人啊,都被黄河带走了性命。
吴白氏不想让自己的儿子吴文也丢失性命,所以离开就离开吧。
吴柔已经十二岁了,平时就跟着母亲在家里学习刺绣,听说吴家只是小小的九品官,但也是官宦人家的女儿。
身份说出去还是很好听,只不过实际上却没有官宦家女儿的享受。
平时还要绣一些针线活,拿出去换成铜板,用来补贴家用。
“哥哥,我们非得要走吗”
吴肉是害怕的,这一路上哥哥要照顾母亲,又要照顾她,孤儿寡母,独自上路真的是太难了。
“放心好了,哥哥去找商队,咱们跟着商队一起走,也好有个照应。而且咱家有马车,妹妹跟娘待在马车里,我负责赶马车。”
“赶紧收拾好东西,咱们快点走了,这官儿不当也罢”
吴文气性大,也不想受这窝囊气了,说什么都要离开,主要是他真的觉得黄河此次一定会决堤。
吴柔劝说不了哥哥,只能跟着哥哥一起忙碌起来,哥哥说什么就是什么。
吴文一家人收拾完行李之后,趁着夜色离开了洛阳城。
等了三天过后,衙门看到吴文一直没有来应卯,就派人前来查看。
终于才发现吴文一家人消失了,人家不告而别了。
洛阳城中有一些老百姓,慌乱了起来,吴文走了,那他们可怎么办呀吴文为什么不像他的父亲一样
对呀,就像他的爷爷和父亲一样,为了所有的老百姓,不停的劝诫,这次为什么没有通知大家
洛阳城的老百姓还有一些埋怨,他们也不想一想吴家的男人可都死了呀
慌乱之中,很多人却在不停的埋怨。
但是总有一种侥幸的心理存在,就因为这种侥幸心理的存在,导致有很多老百姓不掉棺材不落泪。
所以吴文的父亲爷爷才会在劝阻,到最后自己却没有逃出灾难。
这次吴文不伺候,爱咋咋样,反正他早就已经把家中的户籍准备好了,万事俱备,想去哪里去哪里。
吴文老子不伺候了
如果说黄河两岸的中州,下着大暴雨,雨水过于充足。
那么南郡府本应该是风调雨顺,水雨充足的地方。
今年却至今未下过大雨,南郡府不缺水,有湖有河有山间的泉水,水是不缺,但是不下雨,老百姓们就得自己去挑水。
有的县里面没有大河,只有弯曲的小溪流,一直不下雨,这导致小溪流的水一直是下降的。
村子和村子之间又开始要发生矛盾了。
住在上流的村子拦截水流灌溉,住在下流的村子,老百姓们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水流越来越小。
可不就发生了战斗,能不打仗吗
粮食没有水,可能颗粒无收,那不得活生生的饿死。
为了不被饿死可不得争水,不为了灌溉也得自己喝水呀。
水流还没有彻底的断了,只是不下雨,让人的心情都特别的烦躁。
摩擦也越来越多,摩擦变多就容易滋生矛盾。
大元县倒是没有太大矛盾,因为有一条长长的大元河,这条河水自古至今就没有断流过。
这也就是为什么大元县要相比,其他的县城更加的富裕的原因之一。
袁庄,同样也遭遇了干旱的事情。
不过老百姓们都没有喊苦喊累,就是今年要辛苦一点,可能粮食不会太过丰收,但是辛勤的浇灌,总是会有收获的。
山上的桃树已经坐果了,长的桃子还挺好。
“天气越热,桃子越甜。”
袁斌知道今年的桃子可能会很好吃,只不过庄稼里的稻谷却让他很发愁啊。
虽然不用袁斌亲自浇水,但是闲暇时刻,走出去之后就发现庄子里的百姓,全部都在打水,灌溉土地。
有时候男女老少一起上阵,但是天空暴晒,成年的壮汉都忍受不了这种热,皮肤被晒得层层爆皮。
但是就是越晒越要给庄稼浇水,要是不给庄稼浇水,庄稼都要干旱死了。
袁庄的地理位置很好,有一条小河,取自于大元河的分流,倒是不担心会断水。
但是附近的五个庄子,却没有这么好运气了,所以最近也在发愁呢。
这样的情况,也不是没有办法解决。
就像南水北调一样的水利工程,就可以解决现在的的事情。
所修的水利工程可以一直保留,只要以后遇到干旱情况就可以启用。
水利工程辛苦一遭,利在百世。
但是这样的水利工程人才,超级难找呀
袁斌不禁感叹,专门治水的人才,太难找了,大宣朝都找不出来几个人。
毕竟水利工程算是小众中的小众职业,想要做好就是更难了。
“主公,张县令邀请您前去观看祭祀龙王爷,祭祀过龙王爷之后赶紧下雨。”
王彘前来禀报,手里拿着拜贴,是张县令给县中的大户人家都送了拜贴。
“是不是要随份子算了算了,三大家族掏多少银子,咱们就跟着掏多少银子。”
袁斌对于随礼的事情就是别人怎么做他就怎么做。
王彘点头,准备去回复了,同时也去打听一下三大家族到底掏了多少银子。
这种明目张胆的打听事情,很快就已经传到了三大家族家主的耳中。
三位家主也不心烦,这说明袁三少爷准备跟大家共同进退,这是好事啊。
要是袁三少爷不管不问,直接挥手捐了银子,无论是捐多了还是捐少了,都是尴尬的事情。
三位家主都透露了消息,除了捐牛羊猪,还有额外的捐赠五百两银子。
王彘得到消息之后也按照这样的模式捐赠给了张县令。
三大家族也都得了消息,就这一操作就已经让三大家族的人都挺开心。
三少爷办事儿真讲究,是个能处的人
就说他聪明吧,人家就是聪明人。
大元县开始了轰轰烈烈的祭祀活动。
老百姓们都跟着看热闹,这种事情可不常有啊。
祭祀活动当天,袁斌就坐在酒楼的第三层,看热闹呀。
这祭祀活动整的是真热闹,张县令又是写祭祀词,又是烧香,又是进贡各种牛羊猪头。
总结一句话就是祈求龙王爷赶紧降雨吧,雨神风神赶紧来吧
赶紧可怜可怜底下的老百姓,下雨吧
下雨之后,保佑今年风调雨顺,又是一个丰收年
对于神仙的要求还挺多,希望神仙都能满足这种要求。
袁斌听了半天就总结,他要是神仙也不答应,要求忒多,忒详细。
“万一要是真的灵验了,以后回回来求可怎么办是答应呢还是不答应呢。”
袁斌看着热闹,祭祀活动一直持续了半天的时间,到了夜晚,由于县中的大户人家都捐了银子。
正好用捐赠银子买了粮食,借此机会做成了大锅饭,张县令正好与民同乐。
老百姓们跟着又跪又拜,但是好像风神雨神龙王爷都没在家,没有听到呼唤,所以也没有下雨。
失落归失落,老百姓们还是蹭了一顿饭,倒也没有,空手而归。
祭祀结束之后,太阳照样升起一点,下雨的迹象都没有。
老百姓是真着急了,这最后的手段求神都不管用,难道今年真的是要受灾吗
袁斌也有点坐不住了,他不信神明,他更相信人定胜天。
“去找关于水利方面的人,神靠不住那就靠人,我信人定胜天”
作为主公的袁斌不慌乱,下面干活的人也都不慌乱。
这就是起了一个好头,属下们都应了此事,找水利方面的人才。
主公不慌不乱,再想出对策。
至少手中所有的佃农在最初的慌乱过后,都听了王村长的训斥。
“主公都没慌乱,你们慌什么慌这地都是主公的地。”
“尽咱们最大的努力,该浇灌就浇灌,剩下的事情交给老天爷”
“主公已经在找寻方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62xiaoshuo.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