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白头_东宫福妾(清穿)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71.白头

第(2/3)页

谨记皇上朝夕教诲,绝无不臣之心当日太子受皇上误解驳斥多次,心神剧痛,又无旁人能从中转圜调和,太子爷只盼能与皇上和解诉说心事,这才在御帐外徘徊,却绝无从中窥伺圣躬之举,更勿言谋逆,御帐外侍卫里外共有几百人,近半掌控于八福晋姐夫鄂伦岱之手,另一半执掌在隆科多手中,其亦是佟家人,太子又怎能越过这重重护卫窥探御帐呢

二是十八皇子病重,九阿哥与十四阿哥检举太子爷在帐中饮酒作乐之罪此事事出有因,十八皇子病重之际,太子爷两个孩儿三阿哥、四格格落地天折还不满百日,那两个孩子先天不足,连一日都还没活过,就在太子爷怀里断了气十八皇子病重弥留之际,太子爷实不忍卒睹幼弟离世,他躲在帐中饮酒亦非作乐,乃是被十八皇子触动心肠,想起自己的

两个孩子而借酒浇愁,非是不悌幼弟的缘故

三是大阿哥、八阿哥等人说太子暴戾不仁,恣行捶挞诸王大臣之罪,求皇上明鉴,此事也与三阿哥、四格格夭折之事有关,当时,太子爷悲痛万分,却听闻鄂伦岱醉酒后议论那两个彗星临空时降生之婴孩,便是不曾天折,也是扫把星转世,不吉利。′太子爷激愤之下才用马鞭抽打鄂伦岱与其同桌饮酒的裕亲王之孙广善

写到这里,供纸上有泪水接连滴落,阿婉握笔的手也在不断颤抖。

“罪妇自知罪孽深重,不敢祈求皇上开释,只求皇上不要迁怒弘皙,弘皙承蒙皇上隆恩,能长居乾清宫聆听圣训,素无过错

三阿哥、四格格彗星临空扫把星转世

夭折不过百日弘皙长居乾清宫这上头每一个字都让胤祸晕眩。怪不得怪不得

原来这时候的阿婉,失去额林珠后,连弘皙也未能承欢膝下,而是被康熙接到身边长居乾清宫,不在她身边,母子隔绝因此她才会在这里写下这些字,这是绝望之举。

她不想活了。

她面前满桌散落的供纸,那看守健妇是叫她写下能置他死地的罪状,她写下的却尽是为他辩驳之言,胤初痛得看不下去。

等他深深呼吸几个回合,重新将目光落在纸上之时,阿婉已重拾新纸,提笔默然许久,缓缓写下专留给他的诀别之言。

她还是这样,似乎从相识之日起就未曾改变一般,絮絮叨叨让他腰疼勿要久坐,记得按时吃饭、多喝水、勤添衣,字字句句细致琐碎,满是温暖。

最后一笔一划地嘱咐“二爷,入宫以来承蒙您厚爱荫庇,我此生过得很好”写到这里,她已经恸哭得拿不动笔,用两只手捂住不住往下掉泪的眼睛,好一会儿了才缓了过来,重新颤抖着继续写,您要好好吃饭、长命百岁您没罪,哪怕如今身陷囹圄,也不要认罪,您养好身子,一定有昭雪之日

原来在他不顾性命与尊严为她低声下气恳求一线生机之时,她也赌上性命要在这地动山摇的绝境中为他力证清白。

胤初不知为何一直没有离开梦境,他便一直在那牢笼之中陪伴阿婉,里头昏暗一片,阿婉大多时候也不说话,只是坐在那儿呆呆地望着门缝下漏出的一

点微光,偶尔还会自言自语说些他听不懂的话“也算够本了本来就是捡来的”

回头等太子爷出来了,就让阿玛和怀章辞官回徽州去种田胤听得又想哭又想笑,他的傻姑娘还相信他能复立呢。

等等胤初脑中仿佛有闪电划过,他难不成是被废了两次那他之前梦到被高墙圈禁在咸安宫的他难不成是

后来,也不知过了多少日夜,他偶尔能听见那些看守的侍卫、太监在外头喝酒说话,有一日,他忽然听见那些奴才们谈论说四阿哥寻到了大阿哥谋害废太子之罪证,因他素来与太子亲厚,不敢上奏,怕皇上因此误以为他谋划为废太子脱罪,便劝服了素来不争不抢的三阿哥,由他代为将这些罪证上奏皇上。

胤仍听闻后恍然大悟,他果然是被废了两回

这才是第一回

这事在外头引发轩然大波,对大阿哥的处置还没下来,但听闻惠妃已在乾清宫门前脱簪请罪了。但皇上没有见她,她年纪也大了,在雪中长跪了一会儿就昏了过去。

“皇上肯定后悔了。”那侍卫嚼着花生,压低了嗓子。

康熙的确后悔了,所有人都瞧出来了,他发觉自己冤枉了太子,但让老皇帝认错,他又下不来台早在见了官房里递出来的程氏供词,康熙再回忆与太子之间的父子亲情就沉默万分,再加上胤祉忽然奏称胤褪与蒙古喇嘛巴汉格隆合谋魇镇于废太子,致使其言行荒谬之事,顿时让他找到了开释废太子的理由。

十月,康熙下旨释放废太子,特准其从拘禁的行宫回京,依旧回毓庆宫居住,赐物赐食赐衣赐药,又屡次遣梁九功去毓庆宫探望。

胤初也是在这时又飘散于天际,他知道自己快要离开了,他看到废太子仍旧了无生机地躺在床榻上,望着寝殿书案之上出神那里贴着一些四方小纸,上头全是阿婉说不上多好看的字,有的是“每日八杯水”,有的是“勿忘食水果”,还有的是“春捂秋冻”

而悄悄入宫探望太子的康熙也在太子的书房里见到了程氏为太子准备的各种各样方便生活的小玩意儿,有按摩脖颈的小木槌、与太子身材相符合的曲背座椅、被太子妥帖地收在箱子里的一沓沓膳食食谱。

那食谱从康熙三十四年到康熙四十七年,每一日、每一餐,厚厚积了一箱子,那程氏十年如一日地为太子调理肠胃,

竟然一日也没有间断落下

康熙看着那些食谱,时隔多年,又想起了赫舍里皇后,他们曾一起走过了最难的日子,每个孤灯深夜,赫舍里也是这样轻声细语为他披衣、共剪灯烛。

身为帝王,康熙看不上程氏的出身,也嫌弃她不通诗书并无多少才华,他觉着这女人不过凭借一张脸得了太子宠爱罢了,她如何比得上世家出身、才华横溢又知礼孝顺、贤惠大方的太子妃为何太子要弃珍珠而独爱鱼目

如今时至今日,康熙亲眼所见,他才终于明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62xiaoshuo.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