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第43章_七十年代海岛嫁夫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3章 第43章

第(2/3)页

气!”程铮觉得这孩子是个能耐的,比自己见过的不少小孩儿都懂事,也更有勇气,摸一把冬冬的小脑袋,将人提溜到自己腿上,  “院里孩子多,可以一块儿玩儿。等你大了,要是想参军,叫你爸送你去。"

  曹家人在屋里坐了会儿准备离开,在三楼走廊,简璐一眼看到墩子,干脆当起“幼儿园老师”,给人介绍新朋友。

  "墩子,快过来!"

  墩子正一个人坐地上拍画片呢,听到璐璐阿姨叫自己,忙不跌跑过去,挨个叔叔阿姨婆婆叫了一遍。

  "墩子,这是院里新来的小朋友,叫冬冬,以后你们一块儿玩儿好不好?"

  墩子打量一眼这个比自己矮一头的冬冬,看着倒是还行,干干净净的,不像楼下的几个小孩儿,整天脏兮兮。

  "好!正好我们打架人齐了!"三对三,公平!

  简璐:  "…?"

  不是介绍小朋友给你打架的!

  "怎么能打架呢?”简璐给墩子使个眼[se],凑过去低声道,  "墩子小朋友,你这是败坏家属院小

  朋友们的名声啊,人冬冬和妈妈初来乍到,一来就被邀请去打架,多不上进不友好啊。”

  墩子沉思片刻,好吧,  “那我们一起练字吧。”

  "对,就学习!"

  当晚,简璐给婆婆熬了海鲜汤,做了蒜蓉粉丝扇贝,白灼虾,没怎么吃过海鲜的王大娘像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王大娘一边吃饭一边打量儿子儿媳,惊讶地发现儿子现在吃饭的速度降下来不少。

  以前在

  家里,这人就随了他爸,吃饭快,后来当兵去了,不管是训练还是打仗,吃饭这种事情都没有细嚼慢咽的,久而久之便养成习惯,你这头刚吃了一小半呢,他就吃完了。

  可现在呢,儿子明显慢了不少,像是配合着儿媳的进度,关键是吧,刚刚还特别自然地给人剥虾了。

  那动作自然到像是做了千百遍,可能他自己都没注意。王大娘抿着嘴弯了唇角,只觉得这块石头还是稍稍软和了。

  当晚,原本摩拳擦掌准备把媳妇儿抢回来的程铮发现自己想多了,婆媳俩在客厅说了会儿话,老母亲先起身要回屋睡觉了,接着便是媳妇儿也催他回屋。

  跟在媳妇儿身后,程铮这才满意了。今晚总能睡个好觉。

  过年前,简璐将提前做好的虾酱和几包年礼备好,包裹得严严实实,给程铮二弟三弟两家分别寄去。

  虽说她至今没见到过自己两个小叔子,可两人在自己和程铮结婚的时候都寄了礼过来,到底是有心了。

  年二十七的时候,简璐指挥着程铮往家门[kou]贴上[chun]联,红纸黑字,喜气洋洋,虽说大运动开始以来,许多习俗都被勒令禁止了,比如过年最为标志[xing]的放鞭炮,可其他动静小的习俗大家还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年前要打扫卫生,一家三[kou]在屋里洗洗涮涮,因为两人搬家过来不久,当初就彻底大扫除过,加上两人平时也是爱干净的,尤其是程铮,内务标兵,在简璐看来是有些强迫症和洁癖在身上的。

  家里永远干干净净,还没轮到她出手呢,程铮已经给打扫干净了。

  部队里的年过得热闹,大伙儿从天南海北过来,聚在这里,成了战友成了邻居,总是有份特殊的感情在的。

  快过年大伙儿都忙着置办年货,有些缺的东西要往供销社去。

  简璐依然每天前往供销社上班,忙得脚不沾地,可是看着来买东西的大家脸上都带着笑,倒是沾染了几分快乐。

  年二十九,王大娘也跟着去看看儿媳妇工作的地方,供销社她去过几回,好地方啊,能在供销社当售货员,她都替儿媳妇满意。

  王大娘在家节俭惯了,什么都舍不得给自己买,可给孩子们倒是舍得。

  一大早就在供销社排队买了四尺黄[se]格子平纹布和五尺蓝[se]斜纹布,邱四凤给她裁的布料,收的布票和钱。

  />“王大娘,过年做新衣裳啊?”邱四凤刚被简璐介绍是这是婆婆,程团长老娘。没想到人婆婆转眼就在供销社买起东西来。

  “是,给儿子儿媳妇做件褂子,这不快开[chun]了嘛。”王大娘左右瞧瞧,想起以前听人说的,城里年轻姑娘爱用的抹脸的东西,  "有没有那个什么雪什么膏啊。"

  邱四凤立马答,  "雪花膏!有的!您要啊?五块钱一个。"

  “是,给我拿一个吧。”

  王大娘从没出手这么阔绰过,等简璐忙完一阵,面前顾客买完[ji]蛋糕离开,她才发现婆婆已经敞开消费了。

  “妈,你买这么多东西啊?”简璐没想到婆婆能这么眼不眨地花钱,几尺布,一个雪花膏,还有一罐麦[ru][jing]。

  "给你买的,我这还没走抓紧给你和程铮那小子做件衣裳,对了,我听县城的那些个小姑娘都说,现在她们都用这个什么雪花膏,你也用,可别省着,这不马上过年了,该吃吃该喝喝该用用。"王大娘是想清楚了的,自己一把年纪没什么需要花钱的地方,不比年轻人哪。

  邱四凤在一旁听得眼睛不是眼睛,耳朵不是耳朵,扭头对着孙秋月挤眉弄眼,压低了嗓音道,"简璐这婆婆也太惯着她了,能这么买东西啊?我怎么看着她婆婆比那些不像样的败家媳妇儿还过分啊。"

  孙秋月正低头记账,闻言淡淡道,  "人疼媳妇儿呗。"

  +++++

  扫完屋子置办完年货,[ri]子伴着咸湿的海风翻过一页一页黄历,[chun]节终于到了。

  王大娘这回给儿子儿媳熏了十斤腊[rou]过来,厨房铁钉上挂着五条烟熏发黄的腊[rou],对于常年在海边的人来说,这可是绝世美味。

  一大早,简璐和婆婆便起来准备年夜饭,今年过年热闹,他们准备三家人一家出几个菜,大伙儿凑一块儿过年。

  程铮自觉给两人打下手。

  一刀割下半节腊[rou],王大娘将其切碎成丁,又将白菜、土豆、海带切成碎丁,一并倒入蒸得半[shu]的米饭中。

  白[se]烟汽缭绕,被热气熏腾的腊[rou]和蔬菜渐渐膨胀饱满,带着湿润的水汽,添上几分晶莹的[se]彩。

  腊[rou]蔬菜饭的味道霸道,在厨房里打转

  ,又慢悠悠飘到客厅。

  挤不进厨房的程团长只觉得[rou]香味一个劲儿往自己鼻子里钻。"妈,你给程良和程军做没有?"王大娘笑着埋汰他一句,  “做了,一个都少不了。”

  三个儿子,她都顾着。

  简璐正忙着今年过年的大餐,一个从崔雨荷那里学到的火锅。

  冬天自然要吃火锅,虽说海岛上不算太冷,可仪式还是得有。前阵子就在附近土生土长长大的崔玉荷提起家里的糟粕醋,倒是让简璐想起以前在网上见过的不太一样的火锅底料。她提了一嘴挺好奇味道,崔玉荷回娘家的时候就给她带了一袋来,准备大伙儿过年吃。

  今年过年,大家决定在程铮和简璐的新家热闹热闹,相当于是帮着攒攒人气儿和烟火气,简璐找出家里的小铁锅,将糟粕醋倒进去,带着淡淡黄[se]的汤面泛着点点油星子,就这么一闻,便觉着酸爽鲜香。

  这是当地人把酿制米酒后的酒糟继续发酵成的糟粕酸,米香味浓郁,加入水后,再添上辣椒酱和蒜油熬成汤底。一锅汤底,既有酸味,米香味还有辣味,味道极为丰富,层次分明又[jiao]织相融,是煮海鲜的绝佳搭配。

  一月底,正是海鲜肥美的时节,简璐提前备好了海鲜,全是程团长刷洗干净的。扇贝文蛤白蛤牡蛎备了一盘,小白虾皮皮虾蜷曲着身子躺着,梭子蟹挨个放着,还有简璐特意做的海鲜丸子。

  白菜土豆虾球,圆鼓鼓一个,虾球透着虾[rou]的淡粉[se],白菜的翠绿以及土豆的黄[se],看着就漂亮诱人。

  墩子和恒恒最爱。

  将海鲜——码好,简璐又去准备拌菜,婆婆已经将白菜水煮,只需要放上之前做的虾酱和耗油,酱油搅拌。

  一边做菜,王大娘向简璐提起自家老二和老三家。

  老三程军前年过年休了探亲假回去,现在又是两年没见着,老二程良住在镇上,可因着娶了的是公社粮站会计的女儿,婚后更是住在老丈人家,那人一多,难免有个磕碰。

  王大娘前头过去帮助伺候生了孩子的二儿媳,确实在人家里感受到了些在别人家的不痛快。

  “程大哥二弟二弟妹家里人多,应该还是热闹啊。”简璐把拌好的菜装进盘子里,端到桌上放着。

  "人多也难,老二媳妇儿她娘走得早,后头她爹是再娶了个媳妇儿的,不过

  跟老二媳妇不亲。这回生孩子,老二媳妇差点亏了身子,我过去住了几个月帮着带孩子,伺候她坐月子,眼见着身子好起来了,她后娘还找我说话呢,想让我帮忙给她的儿子介绍来当兵。"

  王大娘是个不愿意给自己孩子添堵的,在厨房里倒是能跟媳妇儿唠几句,  “说让石头介绍个去处,实在不行来海岛上当兵也成。"

  这是婆婆和程铮二弟家的事儿,简璐没多发表意见,只默默听着,

  "然后呢,妈,你也没提呀。"

  “我可没答应。你说这都是哪门子亲戚关系了,要个个这么找,这海岛上不全是我们家关系户?"

  简璐被婆婆这敞亮的话逗笑,那样的话,程铮得多大能耐啊?是把全镇的人都介绍来当兵了?

  听到这事儿,她倒是突然想起什么,一人当兵全家光荣是这个时代最真实的写照,既然二弟妹娘家会找婆婆帮忙,那简家…

  尤其简华林还是个惯会算计的!

  “妈,我问个事儿。"简璐没听婆婆说过,但是没说不代表没发生,她这会儿深深怀疑,  “我爸找你帮忙没?"

  王大娘听到这话表情一僵,还没等开[kou]又听到媳妇儿道。

  “我就知道有。”简璐看出来了,简华林铁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62xiaoshuo.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